龙门实验室:锻造中国制造业最强“关节” ——“对话省实验室主任”系列报道之三
4月16日9时56分,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。这次飞行任务有很多“河南力量”参与和助力,龙门实验室参建单位——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
在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过程中,由该所研制的超润滑轴承作为关键零部件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轴承和齿轮都是制造工业中的核心零部件,被称为高端装备的“关节”。“我省在超润滑轴承、高速轴承、智能轴承以及大动力齿轮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,但一些高端轴承、齿轮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,这种高端基础件的研发是龙门实验室未来的方向之一。”4月18日,龙门实验室相关负责人、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说。
3月22日,由河南科技大学、郑州大学牵头,省内18家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的龙门实验室揭牌,“关键词”是新材料与智能装备。围绕这个核心链条,在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院士的主导下,实验室确定了材料和装备制造数理问题、材料创制与性能评价、基础件性能仿真与摩擦学设计、大规模多智能体协同控制、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及优化等五大研究方向。
龙门实验室成立伊始,参建单位就带来很多科研“干货”,将在全新平台上继续丰富延伸,把点延伸成链条,实现“从0到1”的原创性突破,涉及高端基础件、热加工数据库及智能制造、特种装备等领域。
一代材料决定一代装备,进而影响一代产业。“比如高端轴承、齿轮的研制,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基础材料特种钢材的研究,此外还有锻造工艺、设计仿真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等,需要解决整个链条的问题,形成新的系统体系。”魏世忠说。
在完成既有项目的基础上,下一步龙门实验室将聚焦产业需求、抓住“风口”凝练一批一流课题,解决共性和细分的关键技术问题,推进一体化产业链和全过程创新链融合,为产业跃升插上翅膀。
如何创新体制机制、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?魏世忠表示,“龙门实验室将着重解决研究与应用‘两层皮’问题,实现与行业深度融合,打造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成果应用和产业孵化‘短流程’,重塑全新科技创新生态,让研究人员有更多获得感、成就感和幸福感。”
“新的平台集聚起全省新材料和智能装备方面的精英力量,将像鲤鱼一样,努力向上、跃过龙门,创造出一批世界一流成果,锻造中国制造业最强‘关节’,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,支撑河南装备制造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。”对未来,魏世忠信心满满。
●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
问:龙门实验室如何创新体制机制,激发创造活力?目前进展如何?
答:我们在运行机制上大胆探索,主要是构建五个机制:一是实行“强核心、多基地、大开放、大协作、网络化”的协同创新机制,以平台构建集聚创新要素资源,以协同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;二是采用“公开竞争、择优支持、竞合融优”的竞争发展机制,实行“揭榜挂帅”“PI制”“赛马”等制度,通过竞争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潜能;三是建立“科学、客观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开放共享机制,形成有活力、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;四是建立市场化、多样性、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,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;五是构建“成果共有、利益共享”的成果转化机制,激发成果转化主体的活力。
问:龙门实验室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?
答:龙门实验室的使命是“立足中原、智造中国、装备世界”。通过实验室建设,我们要聚合一批关键科研基础设施,汇聚一批顶尖创新人才和团队,构建一流创新驱动新生态,打造世界一流特色优势学科群,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,建成一流科研平台,成为国家实验室体系的一部分。实验室的长期目标是建成突破型、引领型、平台型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,能够支撑万亿级产业集群。
短期内,实验室将按照“边运行边科研”要求,以解决新材料与智能装备领域“卡脖子”问题和满足产业急需为原则,遴选符合实验室未来发展方向的在研科研项目,进行重点突破,促进产业升级,孵化新的产业链条。